欢迎您访问再活一甲子,养生让生活更有质量!

再活一甲子
手机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猪油再次成为关注对象,研究发现:过量食用猪油,或有这6个风险

作者:医言良语科普
谁能想到,猪油,这种在不少人记忆里专属于“奶奶做的饭”的味道,竟然又悄悄回到了我们的餐桌上。
有人说它是“天然的好油”,有人坚信它比植物油“更香更补”。“现在流行吃传统的东西”,这是我在一次街头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360截图20250724164035302.jpg
猪油的“翻红”,并不是第一次。
每隔几年,社交媒体上都会掀起一波“猪油好处多”的热潮——说它富含天然脂肪酸,认为它比起那些“工业化生产”的食用油更健康,还有人搬出“老一辈人吃猪油活得长”的说法。
听起来有几分道理,于是许多人开始在家里用猪板油炼油,甚至有人干脆把植物油扔掉了。
但每当我听到这些说法,心里总会泛起一种熟悉的矛盾感。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听人说“胖点不怕冷”,长大后才知道脂肪堆积带来的代谢问题,有多么棘手。
360截图20250724164101461.jpg
猪油究竟是“养人”的,还是悄悄“伤人”的?这个问题,不是看哪一边说得更响亮,而是得看我们身体怎么“说”。
先得搞明白一个前提:猪油的主要成分是饱和脂肪酸,这种脂肪在常温下是固态的。它确实能让食物更香,炒菜的时候冒的油烟也比植物油少,但这不代表它对身体更好。
很多人以为只有吃糖多了才容易得糖尿病,长期吃太多饱和脂肪,也会让身体代谢出问题。
脂肪摄入过多,尤其是不容易被分解的脂肪,会让胰岛素这个“血糖调节员”变得不灵光,慢慢地,血糖就越来越难控制。
360截图20250724164113452.jpg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患者,小李,35岁,体型偏瘦,爱吃肉,尤其钟爱用猪油炒菜。他一直觉得自己身体挺好,直到单位体检查出血糖偏高。
开始他不以为意,心想“我又不胖,怎么可能得糖尿病?”后来因为经常口渴、乏力,才来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吃惊:空腹血糖已经超过正常值,属于糖尿病初期。
小李最初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他说:“我都不怎么吃甜的,也不喝饮料,怎么会这样?”这正是个典型的误区。
糖尿病并不只是“吃糖吃出来”的,而是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了,这种变化,和脂肪摄入过量,尤其是饱和脂肪的长期摄入,关系非常大。
360截图20250724164125706.jpg
猪油里除了饱和脂肪,还有一种物质叫胆固醇。虽然人体自己也会制造胆固醇,但食物中的摄入量一旦太高,就容易让血液里的胆固醇“超标”。
过多的胆固醇像是马路上的堵车,占据了血管的通道,慢慢地,血管壁变厚,弹性变差,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水涨船高。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适量吃一点,应该没关系吧?”确实,适量摄入脂肪对身体是有必要的,毕竟脂肪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
但问题是,现代人吃的油太多了,不只是炒菜用油,还有各种外卖、零食、加工食品里隐藏的油脂。
360截图20250724164146146.jpg
猪油作为一种高饱和脂肪的来源,如果再额外吃太多,就容易“油上加油”,让身体的代谢系统超负荷运转。
很多人并不知道,脂肪摄入过多还会影响肝脏。肝脏是处理脂肪的重要“工厂”,当摄入的脂肪多到肝脏处理不过来时,就会形成脂肪肝。
一开始没有症状,但长年累月,肝细胞被脂肪“挤占”,肝功能开始下降,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可能诱发肝硬化。
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风险是:猪油在高温加热时,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氧化物,这些物质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损伤细胞,增加慢性炎症,甚至可能和某些癌症的发生有关。
360截图20250724164158875.jpg
尤其是反复加热使用的猪油,更容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
再说回小李,他听完医生分析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给了他一些调整饮食结构的建议,比如减少猪油使用频率,用植物油搭配,增加蔬菜和粗粮的比例,并注意控制总体脂肪摄入。
几个月后复查,血糖有所下降,体重也更稳定了。他说自己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以前炒菜非猪油不香,现在也慢慢能接受清淡一点的口味。
360截图20250724164212302.jpg
很多人对“吃油”这件事的理解还停留在“香”和“不香”的层面,但油脂的选择背后,牵动的是整个身体的代谢系统。
我们不能一刀切地说猪油“好”还是“不好”,关键在于吃多少、怎么吃、和什么一起吃。
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农村饮食虽然用猪油多,但搭配的多是粗粮、蔬菜,体力劳动也多,能量摄入和消耗是平衡的。
现在城市生活普遍久坐少动,吃得多动得少,脂肪大量堆积,身体自然吃不消。
360截图20250724164222801.jpg
退一步说,即使你选择吃一点猪油,也要注意以下几点:总量控制、搭配其他植物油、避免高温反复加热、不用来炸东西、多吃新鲜蔬菜和豆制品,保持油脂和其他营养素的平衡。
别让猪油成为你血管的“堵车元凶”。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每一口吃下去的东西,都会被细胞“记住”。
猪油不是毒药,也不是神药,它只是你饮食结构中的一个变量。掌握了变量,才能掌控结果。
360截图20250724164232588.jpg
别再被“传统就是健康”的偏见所误导,科学饮食,才是对自己的真正负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做的是:不盲信、不跟风,用知识为健康把好方向盘。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李建华,陈丽.饱和脂肪酸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3):174-178.
[2]刘洪宇,张秀红.食用动物油脂对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9):689-692.
[3]赵晨曦,杨晓玲.饮食结构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4,40(2):215-21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再活一甲子
南洋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