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活一甲子
标题:
Science:牛磺酸"抗衰神话"被颠覆,长寿梦想再遇科学现实
[打印本页]
作者:
再活一甲子
时间:
昨天 21:18
标题:
Science:牛磺酸"抗衰神话"被颠覆,长寿梦想再遇科学现实
作者:人工智能学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保健品货架上,牛磺酸产品以"抗衰老"、"延长寿命"为卖点占据显眼位置;社交媒体上,关于牛磺酸能够逆转衰老的文章频频刷屏。然而《Science》的颠覆性研究“Is taurine an aging biomarker?”,直接对这个火热的结论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史上最大规模的多物种长期追踪研究发现,牛磺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增加。这一发现直接颠覆了牛磺酸作为"衰老标志物"的传统观点,也对其抗衰老功效提出了根本性质疑。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从"明星分子"到科学质疑
牛磺酸,这种条件必需氨基酸,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体多项生理功能的关键参与者。它参与胆汁酸结合、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调节渗透压等重要生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过去的动物实验中,牛磺酸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抗氧化、抗炎和血糖调节等作用,这些效果让科学界对其抗衰潜力寄予厚望。
然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恰恰体现在对既有观点的不断质疑和验证上。此前关于牛磺酸水平随年龄变化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显示其水平随年龄下降,另一些则显示增加或保持不变。这种矛盾的结果促使研究者们重新审视牛磺酸与衰老的真实关系。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争议,研究团队设计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研究。他们跨越多个地理区域,涵盖了巴尔的摩衰老纵向研究、马略卡岛巴利阿里群岛衰老研究以及亚特兰大预测医学研究队列的人类血液样本,年龄跨度从20岁到100岁。同时,研究还包括了恒河猴和小鼠的对照实验,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物种的研究矩阵。
意外的发现:牛磺酸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研究结果令人意外。数据显示,在人类、恒河猴和小鼠三个物种中,血液中的牛磺酸水平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反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上升趋势。
具体来看,在人类群体中,除了部分男性群体外,大多数人群的牛磺酸浓度都随年龄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例如,在巴尔的摩纵向研究中,女性的平均血液牛磺酸浓度从26岁时的58.81微摩尔每升增加到100岁时的74.47微摩尔每升,增幅超过25%。在马略卡岛的研究中,女性牛磺酸浓度从20岁时的36微摩尔每升增加到80岁时的62.3微摩尔每升,增幅高达73%。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年龄对机体中循环的牛磺酸浓度的性别和物种特异性影响
动物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趋势。在恒河猴中,雌性牛磺酸浓度在5到30岁间增加了约72%,雄性也增加了约27%。小鼠实验显示,雌性小鼠的牛磺酸浓度在9到27个月期间呈约15%的线性增加。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牛磺酸水平的变化模式与此前"随年龄下降"的假设完全相反。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牛磺酸与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其关联性因年龄、性别、物种甚至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复杂的健康关联揭示生物学真相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牛磺酸水平与各项健康指标的关系,结果同样令人深思。在肌肉力量测试中,牛磺酸水平与膝关节力量的关联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模式。更有趣的是,在马略卡岛的研究中,年轻个体的手握力与牛磺酸浓度呈正相关,而中年和老年个体则呈负相关,这种关系的逆转暗示着衰老过程中生物学机制的复杂变化。
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真理:生物衰老是一个多维度、多因素的复杂过程,不能简单地用单一生物标志物来预测或评估。牛磺酸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的是机体在衰老过程中的适应性调节,而非衰老的直接指标。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机体中牛磺酸水平的增加可能是一种保护性机制。随着年龄增长,细胞面临更多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机体可能通过增加牛磺酸的产生或减少其消耗来应对这些挑战。这种适应性变化恰恰说明了生物系统的智慧和复杂性。
欢迎光临 再活一甲子 (http://www.zaihyjz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